2012/9/23

碰恰恰說故事魔法


書名:碰恰恰說故事魔法(附有聲書光碟)
作者:王理書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推薦原因:
給愛講道理給孩子聽的大人們,嗯~,我們還是來說故事吧!





筆者心得:

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不停的跟孩子講道理,一直想要說服孩子接受你的想法和做法,可能到了孩子4歲後,你會得到一個比你還會講理的小孩,讓你哭笑不得。

「媽媽你不是說要好好的跟人講道理嗎?你為什麼對我那麼兇?」
「媽媽你不是說早睡早起身體好嗎?你和爸爸為什麼都那麼晚才去睡覺?而且早上還賴床」
(真是句句見血,句句讓人中箭落馬)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可能被強迫灌輸了許多的道理,
所以等到我們有孩子時,我們希望可以好好的跟孩子講道理。
結果,孩子依然像我們小時候一樣,並不想要接受那些道理,
而且還會用我們講的道理來反駁我們。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雖然試著用不一樣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
但背後的動機卻是一樣的:害怕、恐懼和不信任。
我們希望孩子把我們的話聽進去,
卻不相信孩子可以慢慢長出自己的判斷能力,
看起來似乎是在和孩子溝通,但骨子裏還是一樣,
我們下意識的還是在強迫孩子要接受我們的想法,或是希望孩子認同我們。

孩子的腦袋與我們有那麼多的不同,相較於父母,孩子來自於更新的世代,所吸收的知識背景更貼近現代。父母如何傳遞理念給孩子,又不側於把框架加在孩子身上?如何給出智慧而不是陳舊的知識包袱?例如教導孩子:『兄姊要照顧弟妹』概念時,如何才能不把過度的期待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背上大人沈重的負擔,成了小大人?」p.24
那怎麼辦呢?
我們來講故事吧!但切記,不要講完之後,又來個小故事大道理的總結。(暈)
怎麼講比較好呢?這本書提出了兩種親子溝通表達形式:
明晰表達需求概念胖溝通
期待,需要透明而直接的表達,絕不摻雜價值評斷或拐彎抹角。這樣,孩子才可以有選擇的自由。而價值觀的傳遞,則需要胖溝通,這是一種透過鬆鬆的故事,將意念包含在裏面,讓孩子能用自已的認知結構吸收。例如:『孩子,我要你跟妹妹相親相愛。』或是『孩子,我需要幫忙,現在請你倒杯水給妹妹喝。』這是明晰的表達,清楚說明渴望或表達需求。我們來比較這個例子:『當哥哥的,就是要照顧妹妹。』這就是強制的信念,孩子選擇不幫忙時,會有心靈負擔。
概念胖溝通則用在傳遞理念,理念清晰很重要,但理念如何讓與我們不同認知結構的孩子能吸收?這時候就需要加入胖胖鬆鬆的東西,所以,隱喻故事即因應此溝通需求而產生。概念胖溝通讓孩子在聆聽父母之後,用自己的方式重組空間。胖溝通,是指孩子吸收時,是被鼓舞而放鬆的,也就是說出來的故事是正向的。概念胖溝通就是本書所要傳遞的內容與示範方法。
在許多親子情境中,我們需要結合不同類別的溝通方法。很多時候,孩子需要明晰的表達,例如:『時間到了,上床去。』或:『媽媽要你閉上眼睛,安靜躺著,讓自己自然睡著。』如果親子關係良好,這個要求是孩子此刻心性上的需要,就夠了。但若此溝通無效,則可以加上胖溝通。也就是加進一點鬆鬆胖胖的好東西 支孩子來到此狀態。
怎麼明確的說,是孩子可以接到的;怎麼包裝,是孩子可以吸收消化。
允許孩子有選擇/思考的空間,又不會因為不聽大人的話,因而心生愧疚。
比如說:「你要尊重別人」,這句話其實很抽象,"尊重"是什麼?
其實可以具體明確的跟孩子說:「你要跟拿別人的東西,要先問可不可以」。
使用本書,跟著模仿,無論是念書上的故事給孩子聽,或是模仿書上的結構創作故事,你會發現,當你信任、回到自己的內在,說一個故事給孩子聽,會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孩子最喜歡這樣的趣味,聽一個好像與自己有關,又好像是別家英雄的故事。父母的故事無須精采萬分,只要有小小的趣味在裏面就可以了。因為,父母特別為孩子說的故事裏面,就有很多的愛!」p.27
這本書,第一篇是說明如何把教導藏在故事裏,第二篇則是故事與故事練習。
你不一定要學會如何把故事藏在故事裏,
也可以從本書裏找到你想要跟孩子分享的故事,直接說給孩子聽。

讓說故事變成你和孩子親密的互動方式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