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20

管教四部曲


和大家分享,大樹在面對孩子的狀況行為時,簡單的處理模式:

一、觀察
觀察孩子的狀況,試著了解孩子的需求。
例如:孩子動手打人,可以觀察孩子想要表達或是孩子遇到了什麼狀況。孩子是想要和別的小孩玩嗎?孩子不要別人靠近嗎?孩子想要借過嗎?別的小孩聲音太大聲嗎?別的小孩做了不恰當的行為嗎?孩子累了嗎?

二、引導
引導孩子學習適當的行為,轉移孩子有狀況的行為。多用正向引導,謹慎使用禁止警告語句。
例如:孩子打人了,如果觀察到孩子是想和別人玩,那就可以教孩子:「要輕輕的。要小小力」(孩子可能還不會控制自己的力道);你可以問他:「一起玩好嗎?」(教孩子適當的語言)
例如:孩子用跑的,可以跟孩子說:「慢慢走」代替「不要再跑了!」


三、警告
教過之後,孩子還是重覆有狀況的行為,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嚴肅的讓孩子知道,我看到了你做的事,再次提醒孩子做恰當的行為。
例如:「要輕輕的摸,如果你不會輕輕的,就不能和別人一起玩。」

四、禁止
提醒過後,孩子還是故意去打人。我會溫柔而堅定的抓住孩子的手,看著孩子的眼睛:「我要先幫你管,等你會管好自己的手之後,再還給你」,把孩子帶到角落,請孩子坐下來想。
如果孩子生氣不要休息,那就先處理孩子的情緒。處理完孩子的情緒之後,再和孩子談。

通常這樣做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會在第三步驟就停止,因為孩子是經驗的動物,會評估做了這件事的後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如果孩子真的進到第四步驟,除了禁止外,可能需要再觀察,是不是有別的原因造成孩子的故意行為,是環境的問題嗎?是孩子還做不到嗎?還是有別的狀況?也許孩子累了,那就帶孩子回家或是先離開當下的場景,再觀察孩子的狀況。
(感謝熱情媽媽照片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