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10

用寵愛代替寵溺

常有家長問道:
「我這樣做會不會太順著孩子了?」、「這樣做會不會把小孩寵壞了?」
「不順孩子的意,孩子就會生氣胡鬧!順著孩子,又怕孩子以後會不會愈來愈任性?」

會這樣問的家長,通常不會把小孩寵壞,
因為懂得自我反省的家長,也會修正和調整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
就算還是會寵,也不會寵得太過火。

舉個常見的例子,有了二寶之後,孩子明明會自己吃飯了,卻開始吵著要餵。
該不該餵呢?

狀況一,照顧者擔心和勉強

為什麼都已經會自己吃,還要人家餵呢?
如果開始餵大寶,之後會不會變得愈來愈依賴呢?
而且小的看了也會學啊!
要一邊要照顧小的,那來那麼多時間餵大的呢?
於是每次都逼大寶的自己吃,大寶硬是要大人餵,
哭鬧之後,邊罵邊餵,因為擔心大寶會吃太少,
於是每次吃飯都在哭鬧中進行,最後還是不得不餵大寶...。(摀臉)

狀況二,照顧者接受和同理

是不是有了二寶之後,覺得媽媽都在照顧二寶?
是不是看媽媽在照顧二寶,想起以前媽媽也是這樣餵自己的?
是不是想要聽媽媽的話,乖乖吃飯,可是乖乖吃飯,往往得不到關注?
是不是想要跟以前一樣被疼愛?
孩子想被疼愛,就給孩子吧!
主動疼愛,會不會一段時間之後,孩子覺得夠了,就滿足了?
孩子長大了,可以練習好好的撒嬌。
孩子可以練習好好的說:「媽媽可以餵我吃飯嗎?謝謝你」
孩子要撒嬌可以,請孩子吃一口,媽媽餵一口。
孩子要撒嬌可以,也可以練習等待。
「想要媽媽餵是不是,那要數到10等一下喔!」

這兩種狀況,都是寵,也許表面上的行為看起來很像,
但是內在的態度卻是不同的!

寵愛是接受、允許和尊重
接受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接受孩子的脆弱與不安
接受孩子有時需要幫忙,有時想要自己做,
允許孩子需要被滋養、被疼愛、被關注、被看見、被重視...
允許孩子撒嬌,但不是理所當然,可以練習好好的跟別人撒嬌
尊重孩子有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尊重孩子有自己的喜好和堅持,
尊重孩子的選擇,並且讓孩子去承擔選擇的後果,陪孩子一起去面對...

溺愛是恐懼、默許、控制和放縱
擔心孩子沒有能力,害怕孩子做不到,害怕孩子會依賴,
害怕孩子有情緒,害怕孩子哭鬧,害怕孩子不開心,
害怕孩子不喜歡自己...。
默許孩子任性妄為,想怎樣就怎樣。
想要控制孩子,卻又無法控制,然後變成放縱,
放任孩子胡亂非為,捨不得要求孩子,怕孩子做不到...。

寵愛和溺愛的另一個不同點是關注點

寵愛關注的對象是孩子
孩子做得到,卻想要撒嬌,
我們可以同理孩子,滿足孩子想要撒嬌的需求,
我們也可以要求孩子,練習好好的跟別人撒嬌,
而不是把別人對他的照顧,當做是理所當然,
在同理和滿足之後,
也讓孩子自己選擇,要自己做,還是有禮貌的請別人幫忙。
願意自己做,很好,想撒嬌,那就付出代價,好好的請別人幫忙。

寵溺關注的是自己的恐懼
怎麼辦?我這樣做好嗎?我這樣做對嗎?
孩子會不會受不了?孩子會不會愈來愈依賴?
孩子會不會哭鬧不休?孩子會不會討厭我?
不行,這樣太危險了!不行,這樣會搞砸!
不行,這樣會愈來愈複雜!

說了那麼多,簡單總結一下,
不用擔心孩子撒嬌,也不用擔心太寵愛孩子,
我們不寵愛孩子,誰來寵愛呢?
但是寵愛孩子,允許孩子撒嬌,
並不是允許孩子耍賴任性,並不是允許孩子用情緒控制別人,
而是照顧者練習同理、接受孩子之後,引導孩子練習有禮貌的撒嬌

(小孩拍拍媽媽肩膀):「媽媽,可以請你餵我吃飯嗎?我哭完了,我有笑嘻嘻喔!」

------我是分隔線------

大樹的第一本書,於2016年2月出版,已經買得到囉!

訂購 博客來   金石堂
這本書,是大樹的第一個"書孩子",敬請鼓勵與支持,
讓更多的人,可以認識這本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