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15

先同理再說理


兩個小孩在我面前演出搶玩具的拉扯戰。

A小孩的玩具被B小孩拿去玩,A小孩想要拿回玩具,互不相讓的時候,A小孩先被媽媽帶到旁邊談話,B小孩的父母趕緊過來,同時在一旁不斷的要求孩子把玩具還給人家,「那是別人的玩具」「你不可以拿別人的玩具」「快點還給人家」…,B小孩低頭繼續玩,沒有回應爸媽的要求,一點也沒有想要歸還的樣子。

我說:「你真的很想玩這台挖土機是不是?
B小孩抬頭看了我一下。

我靠過去,拍拍B小孩的肩膀,試著要B小孩看著我,但我知道他還跟我不熟,所以沒有要求他一定要看著我。
我說:「你真的很想玩挖土機是不是?你要不要去跟他商量,『借我好嗎?』」,B小孩瞄了我一眼,又低頭繼續玩。
我說:「你要我陪你去嗎?」他身體轉向我,繼續玩著,但是看起來是可以接受我陪他去商量。




當孩子做了一件,我們認為不妥的事,通常大人都會想要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孩子通常都不願意,因為孩子心裏想的那件事,還在進行著:「我要玩玩具」。在孩子的經驗裏也許是,我要是聽你們的話,我就不能玩玩具了!

如果我們去找朋友訴苦或是抱怨,朋友一直不停的給建議:「你想太多了啦!」「你不要管他啦!」「你要讓自己快樂一點」「你要放下放下…」…,卻沒有好好的聽你說,我想你下次可能不會再找他聊了,因為你會覺得:他不懂啦!。相對的,如果你的朋友,願意聽你說,適時的點頭示意,或用表情動作回應你,讓你感覺到被同理,「你聽起來很難過…」「我看得出來你很生氣…」「感覺的出來,你真的很不喜歡別人這樣對你…」,也許這位朋友給的建議和別人是一模一樣的,但你卻覺得他講的比較有道理,你願意去試試,這就是同理心的運用。

所以,當我的一句:「你真的很想玩這台挖土機是不是?」,讓B小孩抬頭看了我一下。他似乎聽到了有人了解他想要什麼,也許他心裏想的要是,這個人了解我,也許他有可能可以幫我。

下次,你想要孩子聽你的話之前,先試著猜猜孩子想要什麼,你會發現,先同理之後,才比較有辦法說理。在同理之前,孩子的耳朵是關上的,他心裏想的,只有「我想要…」,大人努力的想要講的那些道理,在沒有感覺到你了解孩子的「我想要…」之前,孩子是不會想要聽你說的。

記得,要說理之前,要記得先同理孩子,猜猜孩子怎麼了?孩子要的是什麼?不然再多的說理,可能只是白費力氣。

"謝謝瑪姬照片分享,好口愛的小孩喔~"

沒有留言: